跳到主要內容

精選

【桌遊】瘟疫危機

團結抗役,一款團隊合作與全員思辨的遊戲 瘟疫危機起,全員動起來 你的團隊能成功拯救人類嗎? 遊戲名稱:Pandemic (中譯:瘟疫危機) 參與人數:2-4人 適合年齡:8+ 遊戲時間:45min  遊戲設置: 1⃣️ 依玩家人數,發送玩家牌(背面是十字圖,4人局:每人2張) 2⃣️ 每人選擇一個玩家身份卡,並領取遊戲說明卡(角色7選4,開放討論,也可以用抽的) 3⃣️ 每人拿取玩家token,並集合放置於一個城市上。並於該城市放置一個研究所 4⃣️ 將剩餘玩家卡分成四堆,依序放入4張流行病卡,洗混後疊成一疊 ,放在玩家牌區 5⃣️ 將疾病卡洗混放在疾病牌區 遊戲開始 [動作]從疾病牌翻出三個城市牌,並依序在這城市內放上三個感染者(病毒種類依翻出的顏色) 遊戲情境引導員:XXX等城市最先發現疾病,並且已經感染的很嚴重,只要再發生一個案例,感染就會外溢 [動作]從疾病牌翻出三個城市牌,並依序在這城市內放上二個感染者(病毒種類依翻出的顏色) 遊戲情境引導員:XXX等城市也出現病患,但這些城市還能容忍一個感染者 [動作]從疾病牌翻出三個城市牌,並依序在這城市內放上一個感染者(病毒種類依翻出的顏色) 遊戲情境引導員:XXX等城市也有一位感染者了,現在開始,我們必須前往這些疫區,治癒並研發疫苗,阻止瘟疫蔓延,只要我們能在瘟疫爆發前,研發出四種疫苗,就能戰勝遊戲! 遊戲情境引導員進行遊戲解說: 如何研發疫苗,當一位玩家身處研究所的城市,且手上有五張相同顏色的玩家卡,就能花費一個行動製造該顏色疫苗。(當某一顏色疫苗開發成功,之後所有玩家進行治癒疾病時。可一次治癒所有感染者) 玩家動作解說: 1⃣️ 行動:玩家每次可從玩家解說卡上的8種行動,選擇任一行動執行,每種行動均可重複執行,但每次只能累計執行四次行動。 搭車移動(移動到沿線的鄰近城市) 搭乘直航(移動到手上玩家牌任一個城市,移動後捨棄該玩家牌) 包機航班(捨棄所處城市的玩家牌,移動到任何城市) 穿梭航班(身處研究所城市,可任意穿梭到另一個研究所城市) 設立研究所(棄掉所處城市的玩家牌,即可建立一所研究所 治療感染者(移除一枚病毒方塊) 交換情報(兩個玩家同處一個城市時,遞...

金融數位力考試準備|科技金融新聞趨勢

我在準備金融數位力考試,Google是我的學習夥伴

2019年三月份與科技金融有關的新聞報導

*2016年5月成立的One Financial,是間專注金融科技的新創企業,執行長18歲
*全球第一部監理沙盒專法!Fintech 業者注意,立院正式三讀通過金融監理沙盒條例
*所謂的開放銀行,是在客戶同意下,將銀行資料轉交第三方平台,透過開放API共享金融數據資料
*奈及利亞電商平台Jumia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的「JPM Coin」計畫





我賭上人生!15歲出任金融科技新創執行長——日本天才少年山內奏人


15歲出任新創執行長,16歲募得1億日圓資金
於2016年5月成立的One Financial,是間專注金融科技的新創企業,該公司首款打響名號的產品One Pay,是款針對日本小型商家、企業推出的結帳App。憑藉這款App,不必備有刷卡機,店家只要拿App掃一下顧客的信用卡,就能提供刷卡服務,非常方便。而且沒有基本費用,僅在交易完成後抽取5%手續費。公司也靠著這款App,在A輪融資中成功募得1億日圓(約新台幣2700萬元),這時山內奏人16歲。
著眼大數據商機,收據回饋App一夕爆紅
使山內奏人的事業登上巔峰,讓大眾認識這位天才少年的,則是One Financial去年6月推出的「One」。One是款聚焦大數據的App,使用者只要將消費得到的收據上傳,便可獲得10日圓(約新台幣2.7元)獎勵。日本的收據並無法對獎,單純供記帳使用,對許多消費者形同廢紙。但山內奏人從這些廢紙中看見商機,著眼於「價值的非對稱性」,開發出這款向民眾收取消費紀錄的App。


全球第一部監理沙盒專法!Fintech 業者注意,立院正式三讀通過金融監理沙盒條例

立法院2018年12月29日三讀通過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俗稱「金融監理沙盒」,明定金管會核准辦理創新實驗期間以 1 年為限,可延長 1 次,若涉及修法則不限,創新實驗期間不得超過 3 年,為全球最長實驗期 。 
何謂金融監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 
曾任金管會主任委員的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曾銘宗告訴中央社記者,沙盒一詞源自於程式設計,是讓設計出的程式先在封閉空間試驗運作,防止影響系統。為鼓勵金融科技創新,避免新金融科技造成風險或危害消費者權益,需先在可控管環境下測試一段時間,目前英國、新加坡與香港都有類似機制。

 金融科技新主流…開放API

所謂的開放銀行,是在客戶同意下,將銀行資料轉交第三方平台,透過開放API(銀行業開放應用程式介面)共享金融數據資料,以客戶擁有資料所有權為核心,讓消費者能得到更便捷的服務。開放的帳戶類型大致上以個人或企業支存戶、信用卡及線上電子錢包帳戶為主。 
「開放後就有無限可能」,銀行高層樂觀看待,他說,像是今年上路的歐盟法案「第二號支付服務指令(PSD2)」,帶來最大影響在於,只要用戶同意授權,開放第三方存取用戶帳戶數據,在消費的時候,就能直接透過用戶的銀行帳戶扣款、而不用透過刷卡。

金融科技 顛覆商業模式


尤其是FinTech(金融科技)及支付方法的革新,可說大幅改變了世界的商業模式,為人們帶來行動支付、線上支付、線上購物、數位貨幣等等。以下是FinTech將如何持續影響電子商務。 
幫助企業瞄準沒有銀行帳戶的人 
奈及利亞央行2018年7月指出,該國沒有銀行帳戶者占總人口37%,多數來自偏遠地區。而數位貨幣及FinTech開發,展現了銀行所沒有的包容力。FinTech是一般銀行外安全又簡單的選項,在偏遠地區提供良好金融包容力也促進了用戶間轉帳、行動支付等等金融活動。 
持續改善數位支付  
奈及利亞電商平台Jumia (非洲的亞馬遜)  
Jumia推出的行動支付Jumia Pay,希望為消費者帶來無縫線上支付體驗。它鼓勵預付,因為很安全、退款也快,這歸功於FinTech及支付方式開發及革新。過去的支付過程很複雜,用戶若要完成線上購物流程,必須在銀行排隊付款,什麼事情都慢上許多。現在因為FinTech,人們只要坐在家中,動動手指就能替貨品及服務完成付款。 

有別於FinTech,談區塊鏈的「分佈式金融」

二月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的「JPM Coin」計畫公開後,在短時間內傳遍消息網路而引爆話題然而從摩根大通官方的Q&A進一步了解後,會發現摩根大通的幣並非為了集資、更類似於使用「私有鏈」來處理銀行間的清結算問題。 
「FinTech」是種「 金融單位如何使用科技,以改善服務效率 」的概念。在這樣的角度下,加解密簽帳技術、資料的電子化程度、乃至於近來被熱烈討論的「開放銀行」(開放各種API、讓外部單位能夠自主整合多家銀行的多種業務),都屬於FinTech的範疇;它從「金融單位」的立場出發,以科技為工具幫金融業這棟大房子填屋添瓦; 運用「區塊鏈」雖重要卻非必要,帶來的是種「或許」更加安全、低成本而更有效率的帳本技術。

留言